怎样看待钢、油、棉价格波动之三自年初以来,由于国内棉花市场在数量和品级结构上一度失衡,以致不能满足企业出口和内销的需要,出现了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和一些高等级棉花断档的局面。
有关专家分析,导致棉花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以来纺织工业产销快速增长,纺织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市场消费趋旺。
据国家纺织局有关人士介绍,一季度化学纤维、纱、布、丝织品四大类纺织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另对17937户纺织企业的统计,一季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3%。同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1至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10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6%。
由于主要纺织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因此棉花需求总量比年初预计要增加640万担。这一数字加上进出口、絮棉、其他用棉、耗损及部分棉麻公司用新棉补库等因素,当年新棉产销出现的缺口由原来预计的1000万担增加到1500万担左右。
在此形势下,国家有关部门决定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竞价销售国家储备棉和“出疆棉”,调控市场,平抑价格。
于是,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于4月11日重新启动。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副总经理苏海燕告诉记者,在交易市场竞卖的第一周,每天投放量平均为5800多吨,人气旺盛,竞价火爆。刚开始时允许所有客户进场交易,所以最多时场内达到700多人。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投放数量较少,成交价格很快每吨超过13000元,最高达到每吨13685元。这一价格已经大大超过了当时国际市场的价格。
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上涨,立即对下游产品造成影响。苏海燕说,他当时就听到有的厂长打电话通知厂里停止销售棉纱,因为原料涨了,棉纱价格肯定要涨。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运行受到纺织全行业、甚至国外同行的关注,交易市场成交价格对整个国内棉花价格起着极大的影响,场外交易也比照场内价格进行。行业主管部门认为,过高的成交价格,将导致国内纺织企业成本上升,国内纺织企业刚刚扭亏为盈的局面有可能逆转,对农民也可能发出错误的信号,导致棉花面积回升,使国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生产结构的初步成果丧失。
国家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棉花交易市场交易情况和价格发展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国家迅速采取逐步加大日投放量的宏观调控措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从开市第二周开始,日投放量提高到每日1万吨。在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当周平均成交价格即回落到每吨12738元,第三周(即4月25日至30日),日投放量增加到2—3万吨,平均成交价格下降到每吨11997元,至此实现了有关部门建议价格在每吨12000元以下的目标。
“五一”节之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于5月9日到5月12日四个交易日,投放60412吨国储棉和“出疆棉”全部成交,平均价格为每吨11673元。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控制交易市场竞卖棉花的日投放量,成功地控制了四月中旬棉花价格上涨的势头,国储棉和“出疆棉”竞卖价格逐步趋向合理。
考虑到过低的价格会影响棉农的种棉积极性,此后交易市场投放量有所减少,成交价格稍有回升,国内外棉花价格基本接轨,到5月16日,棉花价格达到每吨11959元。
据介绍,目前国家仍有足够的棉花库存,近期还出台了1998年度供销社商品棉库存销售办法和进口一批高等级棉花等一系列的政策,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交易市场的成交价格将会基本稳定在这一价位,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起落。有关权威人士表示,棉纺织企业要理智地对待棉花价格和纱布市场波动,避免价格过高影响到下游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和效益。